两家券商的再融资筹划 有新盼望 ,但结果 不太一样。
6月19日,财达证券公告称,此前经股东大会通过的定增预案决定 有效 期满主动 失效。南京证券则公告称,此前经股东大会通过的定增预案等决定 有效 期即将期满,董事会申请延伸 12个月。
自2023年以来,已有7家券商再融资搁浅,或为方案有效 期届满,或为主动 撤回。不外 ,中泰证券、天风证券、锦龙股份3家的再融资筹划 仍在路上。此中 ,天风证券和南京证券环境 雷同 ,都是决定 有效 期即将届满时选择了延伸 期 限。
财达证券曾拟通过定增募资50亿元
财达证券于2022年12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向控股股东唐钢团体 在内的不高出 三十五名(含三十五名)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召募 资金总额不高出 50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增长 公司资源 金。取得河北省国资委批复后,该预案又举行 了两次修订。
2023年5月,财达证券称,为相应 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对峙 妥当 策划 ,走资源 节省 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源 市场‘看门人’作用”的提倡 ,对定增预案举行 第二次修订。
新版预案没有调解 募资总额,重要 是对募资投向举行 了调解 。此中 ,将本来 不高出 15亿元用于融资融券业务,不高出 20亿元用于证券自业务 务,拆解为投向财产 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募股权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信息技能 和合规风控投入等多个方面。
不外 ,该定增预案于2023年6月20日颠末 股东大会通过后 ,不停 没有新盼望 。在本日 的公告中,财达证券称,克制 本公告披露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决定 有效 期满主动 失效。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策划 活动 造成庞大 影响。换言之,财达证券放弃了本次定增。
南京证券曾修订定增预案
南京证券的定增预案于2023年4月抛出,也是颠末 南京国资团体 批复后,又对募资投向举行 了调解 。根据调解 后的预案,南京证券拟向包罗 控股股东紫金团体 在内的不高出 35名(含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召募 资金总额不高出 50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增补 公司资源 金。
相对第一版,定增募资的投向更加明白 过细 ,不再把重资源 业务作为重点,而是将拟用于发展证券投资业务的不高出 25亿元,投向财产 管理业务、资管业务、另类子和私募分公司 、信息技能 和合规风控投入等。别的 ,南京证券称,将不高出 5亿元用于购买国债、地方当局 债、企业债等证券,助力社会经济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根据6月19日发布的公告,上述修订预案已于2023年7月6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南京证券表现 ,鉴于本次发行的股东大会决定 有效 期及股东大会前述授权的有效 期将于近期到期,为保持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工作的连续 性和有效 性,有序推进相干 工作,公司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答应 将本次发行的股东大会决定 有效 期及股东大会前述授权的有效 期自原有效 期届满之日起延伸 12个月。
不外 ,南京证券董事会的这一议案仍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分析师:预计短期内再融资受限定 连续
财达证券和南京证券的定增预案几经修订,但长期 没有盼望 ,和整个证券行业再融资放缓同频。
2020年—2021年,近30家券商都举行 了再融资,此中 不乏既配股又增发或再发行可转债的券商,实际 募资额约1973.27亿元。2022年上半年券商再融资仍在提速,但进入下半年趋向放缓。直到2023年初,羁系 表态 称,提倡 证券公司自身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对峙 妥当 策划 ,走资源 节省 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源 市场“看门人”作用。以后 ,券商再融资连续 遇冷。
2023年,仅有国海证券、粤开证券的再融资落地。但相比定增预案,终极 募资金额大幅缩水。前者从拟募资不高出 人民币85亿元到实际 募资31.92亿元,后者从拟募资不高出 150亿元到实际 募资3.24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华鑫证券的母公司华鑫股份、中原证券、浙商证券、国联证券克制 实行 再融资方案。此中 ,个别为方案有效 期届满主动 失效,如中金公司,有的是主动 撤回定增预案,如中原证券。
数据表现 ,如今 再融资筹划 已经股东大会通过,但未进一步推进的券商(股)尚有 天风证券、中泰证券、锦龙股份。此中 ,天风证券和南京证券环境 雷同 ,在定增预案有效 期即将届满时,申请了延伸 有关决定 有效 期和相干 授权有效 期。5月15日,天风证券董事会提出的定增延期议案得到 了股东大会通过。
不外 ,短期内,券商再融资可否 落地仍待进一步观察。申万宏源非银分析师罗钻辉在克日 发布的研报提到,当前羁系 层明白 券商公道 举行 再融资,预计短期内券商再融资受限定 连续 。
他还提到,相较外洋 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一流金融团体 ,成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于如今 的国内券商而言仍有间隔 。参考高盛曾通过收购扩张规模、拓宽业务版图和地区 布局 ,在股权融资受限环境 下,下阶段吞并 同业将成为大型券商提拔 业务规模可选路径之一。
(文章泉源 :券商中国)
0 评论